答:(一)以史为鉴,汉语成语,最早出现在《尚书》论证“以周代商”的合法性时,意为以古代的人、事作为当今人、事的借镜。
(二)“以史为鉴”的意识,早在《尚书》论证“以周代商”的合法性时就出现了,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则明确有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”的说法。
(1)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指出,“前事不忘,将来之鉴也”。
(2)唐太宗将史书的功能明定为“览前王之得失,为在身之龟镜”。
(3)司马光主编《资治通鉴》,为的是鉴前世之兴衰,考当今之得失,而“有资于治道”。
(4)欧阳修等人所编《新唐书》指出: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”。
本网站中部分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!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!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。邮箱:tdaz599#163.com 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flaw.cn/archives/98834.html